• 活動訊息
  •  1064
  •  列印本頁

能行不退-系列文章:我們是基督教,還是基督教醫院?我們的雇主,是無良雇主嗎?

(20180324理事長趙麟宇發言)

我們是基督教,還是基督教醫院?我們的雇主,是無良雇主嗎?

有記者劉治強先生評論說:
「什麼是嘉基的初衷!是基督的初衷?還是基督財團的初衷!基督的愛是不求回饋,只要你信就必得,但是基督財團的愛,感覺不一樣,難道不是越多越好嘛!嘉基高掛宗教的道德標準,拉的越高,就越讓一般世俗看破手腳。我並不知道嘉基工會是否要得太多,或者是已到了貪得無厭的地步,但我卻看到嘉基財團在世俗的眼中,與一般財團無異。」

一般人認為基督教醫院有宗教的內涵,應該與追逐利益的財團醫院有所不同。它應該有更多「愛你的鄰人、愛人如己」的愛心,還有「放下你的所有,背起十字架來跟從我」的苦己禁慾。

這種看法只對了一半。廣義的基督教(包含舊教天主教還有新教基督教)當中,舊教,也就是天主教,是仇富的。信徒認為,富人要進天國,比駱駝要穿過針眼更難。

宗教革命之後,新教出現(也就是狹義的基督教),與資本主義一起盛行起來。很多人賺錢之後,不見容於基督教義。於是基督教的教義出現新的詮釋,主張人應盡可能發揮神賞賜的天賦。神給你五百金,你最好可以賺一千金,進天堂的時候就可以得獎賞。如果你還給神五百金,你就會被丟出天國,在外面哀哭切齒。

人越會賺錢,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面被當成越會榮耀上帝。就這樣,新教解決了舊教仇富的矛盾,讓信徒可以賺錢,累積在自己的戶頭裡面,還可以捐獻給教會,讓教會越來越大。

這個說法,是社會主義大師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裡面提出來的。

知道這個,可以幫回答劉先生的問題。還有讓我們分辨,什麼是幹話。

首先,基督教醫院來自新教,本來就跟資本主義共生共榮。如果有什麼扶貧濟弱的精神,其背後,還是有多賺錢來榮耀上帝的核心倫理價值。

宗教情懷,為了多累積資本;蓋醫院,為了多累積資本;醫治病人,也為了多累積資本。

所以我們不需要以道德標準去苛求基督教醫院。基督教沒有學習其他財團以賺錢為目的,而是其他財團學習基督教累積資本的習慣。這一點,從歷史的軌跡就可以分辨。

我們的董事會、醫院經營管理者、日日夜夜懇切禱告,浸淫(浸淫不是壞字眼)在新教裡,操持基督新教的倫理,希望醫院讓更多病人喜歡,希望醫院規模更大,累積更多資本。

倫理沒有什麼對或錯,累積資本不是錯,賺錢也不是罪。只是最好站高一點,想想發生了什麼弊病,使得別人過不下去。誠心誠意,卻讓別人進地獄,還是罪。

資本主義的弊端就是分配不均,因為進天國最好手上資本多一點,以致於舊教裡面分享的精神已經非常淡薄了。

我們身邊哪一位基督徒散盡自己財產,只因為他見不得有人餓肚子,沒有衣服穿,沒有房子住?沒有啦!

所以啊,我們就可以知道「共體時艱」這種話,就是幹話。實際上是醫院用舊教的教條要員工遵守,自己以新教的精神累積資產從未停止。

員工應該刻苦、為愛多走一里路,然後呢?一直買土地蓋房子,卻沒有分配盈餘給員工,因為「我們要維持競爭力」!同樣的,如果基督教醫院管理者可以選擇眼前的一塊錢應該分給員工,還是用來發展醫院,在沒有外力的影響下,絕對一半以上用在發展醫院,

分配不平均的問題,工會正在幫忙矯正。但如果醫院的經營者知道自己的核心倫理觀念來自何處,我們雙方的溝通會更順暢一點。

根本來說,我們台灣缺了一個啟蒙運動,來提醒我們,不一定每個人認同神權高於人權,神的意念高於人的意念。

還缺了一個政教分離運動,把所有宗教核心有關的事物,從人群中隔離開。想接觸宗教,可以去教堂、寺廟、清真寺等地方。不要讓宗教進入政治、學校、醫院。

最後,我要說,我們的雇主不是無良雇主。他們認真工作,認真禱告,等候末世降臨。是台灣的法規沒有干涉財團法人可不可以在醫院倡議宗教精神,是他們不曉得資本主義的弊害,也就不知道克制醫院無限擴張還有分配盈餘給員工的必要性。

#好像沒有安慰到基督徒
#對於一輩子篤信神權高於人權的人這篇根本是鬼話所以我們怎麼合作
#用舊教要求別人用新教寬恕自己形成了多少矛盾
#在可以溝通之前還是上街頭吧